解放战争时期,商丘处于敌我激战的前沿阵地,陇海战役、豫东战役等均在商丘进行。特别是淮海战役西线战场第一枪在商丘打响,胜利号角也在商丘吹响。商丘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全力以赴支前,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同时也迎来了自身的彻底解放。
(1)豫皖苏解放区党政军组织建立
1946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批准在豫皖苏三省结合部建立豫皖苏解放区。12月14日,中共豫皖苏区委员会、豫皖苏区行政公署、豫皖苏军区在睢县平岗宣布建立。吴芝圃任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军区政委,张国华任军区司令员,金绍山任军区独立旅旅长。至1948年6月,豫皖苏解放区在成立时3个分区的基础上,发展到8个分区。
(2)中共中央中原局豫皖苏分局、豫皖苏分会、豫皖苏军区建立
随着豫皖苏解放区进一步扩大,194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在中共豫皖苏区党委的基础上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豫皖苏分局,以宋任穷、吴芝圃、粟裕、张国华、刘瑞龙、杨一辰6人为委员,宋任穷任分局书记,吴芝圃任分会主任,刘瑞龙任财经委员会书记兼社会部部长;豫皖苏军区升为二级军区,粟裕兼任司令员,宋任穷兼任政治委员。分局、分会、军区直辖豫皖苏解放区的8个地委、专署、军分区和两个市(特)委。
(3)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47年初,豫皖苏解放区恢复开展以《中国土地法大纲》为准则的土地改革运动。区党委号召解放区军民“一手拿枪,一手分田”,积极投入“保家、保田、保命”的革命战争。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积极送子弟参军参战,全力支援人民解放战争。
(4)积极开展自卫反击战
(5)打击蒋钞 发行中钞
1948年7月,豫皖苏解放区开始发行中州农民银行印制的中州币,抵制蒋钞,保护解放区人民的经济利益。
1948年11月6日,商丘县城和商丘火车站获得解放。中共豫皖苏一地委奉命接管并组建商丘市,相继建立了军管会、警备司令部、市人民民主政府和市委,一地委书记郑华兼任军管会主任,一分区司令员戴文贤兼任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徐麟村任市委书记,王建一(后换李超伯)任市长。
(1)淮海战役西线战场第一枪在商丘打响
1948年11月6日至8日,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在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和华野一部的配合下,进行张公店战斗,活捉国民党第四绥靖区副司令、五十五军副军长兼八一师师长米文和,歼敌5600余人,打响了淮海战役西线战场的第一枪。
(2)人民解放军商丘总兵站建立
1948年11月20日,人民解放军商丘总兵站建立,并在商丘火车站挂牌办公,中原军区交通运输司令部副政委杨国宇任总兵站站长。豫皖苏一分区支前司令部商丘市支前委员会抽调部分干部到总兵站帮助工作。
(3)倾家荡产 支援前线
淮海战役期间,商丘人民响应人民政府“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的号召,倾尽全力支援前线,在保证前线所需、抢运看护伤病员、清理打扫战场等方面都作出巨大的牺牲和突出贡献。
(4)支前工作总结
淮海战役结束后,党对支前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战区人民群众对夺取战役胜利做出的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陈毅司令员总结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8年12月31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及中原野战军司政后机关进驻商丘。1949年2月8日,总前委(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5位委员组成,邓小平任书记)在商丘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制定了渡江作战计划,上报毛主席及中央军委。11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渡江作战计划并指示淮海战役总前委延续为渡江战役总前委。渡江战役总前委在商丘正式成立。
总前委委员合影。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总前委和中野司令部在商丘市睢阳区张菜园驻地遗址
1949年3月至5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率领下南下参加渡江战役途经商丘,商丘军民全力支援四野南下。
1949年4月,商丘召开庆祝南京解放、动员干部南下大会
八 中共中央中原局高级干部会议 在商丘古城召开
1949年1月30日至2月3日,中原局书记邓小平在商丘古城主持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先念、宋任穷、李雪峰、谢富治、杜润生等及中原局所属各区党政军负责同志共100余人。会议传达了中央政治局1月8日会议精神,讨论研究了加强纪律性、整顿作风等问题。
1949年2月17日,豫皖苏军区主力部队奉命整编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参谋长陈明义,政治部主任郭影秋。3月11日南下参加渡江作战。
1949年3月1日,中共商丘地委、商丘专署、商丘军分区同时成立,地委书记郑华、专员鲁禹道、军分区司令员戴文贤。辖睢、民、柘、宁、商、虞、夏7县和商丘市,并代管砀山、永城两县。
中共商丘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技术支持:商丘亿博网络有限公司